• 疫情下的艺术自媒体




    前言:

    “疫见”的策划宗旨是站在一个客观和广泛的角度去看待和收藏疫情下的独立思绪。

    本期展览组邀请到艺术自媒体— "有请View" 开展对话,去记录、去思考……

    这一期,我们从较为学术的角度去讨论了疫情下的艺术自媒体行业、线上艺术与线下实体艺术的发展与其受到的影响。


     





    疫情下的艺术自媒体

     
      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构成“全球性流行病”。从1月至今,国内外几乎所有线下活动被禁止,给艺术圈带来了巨大冲击: 画廊、美术馆等艺术空间相继通知持续闭馆,多个展览取消、延迟。但同时,这场疫情也给予了线上艺术自媒体全新的发展机遇,催生了更多线上展览。
     
     
      艺术从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可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艺术的大众化,艺术传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之下,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传媒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往单一的传媒方式变得多样化,互联网的发展,更衍生出了大量的社交媒体与应用程序,使得大众接受信息快且多渠道,并逐渐实现了及时反馈,即“传播者——信息——受众——传播者”。受众反馈的出现不仅得益于大众的主体创造性还得益于近现代所流行的思潮——读者中心论




      大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有选择性地接收自身喜闻乐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反馈与二度整理,从而衍生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在2003年,谢因与威利斯称其为“We-Media”即自媒体。
     
      自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受众广、覆盖人群多的优势,逐渐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媒介,相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自媒体具有较强的灵活可变性与信息及时性。艺术传播也是如此,借助于自媒体,使线上的艺术鉴赏成为可能,并深入到每一个角落与不同的人群。通过艺术传播,艺术作品实现其接近大众的目的,或许能使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更好的落实。





      艺术与自媒体的结合为无法亲临美术馆的人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鉴赏平台。在特殊时期,当前疫情之下,线上展览更加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避难所。







    艺术自媒体的天然优势
     
    “艺术为我们更加充分地体验生活提供了一些线索。”【2】
     
    ——基默尔曼
     
      探索艺术领域的线上体验——“有请VIEW” 的理念与 “疫见国际线上展览” 所提倡的“艺术公共性”不谋而合。作为线上艺术的推广者,“有请VIEW” 在公共性上的推崇是必然,也是大势所趋。
     
      “有请VIEW”注意到人们在生活中普遍的审美习惯,也意识到输出观点的平台一直受到空间的限制,于是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分享作品架上的作品,便是艺术自媒体。
     
      在视觉文化叙事的宏大背景之下,语言时代逐渐转向了图像时代,图像以最直观的方式进入大众生活的视野,自此,人们对图像的阐释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变得不再单一,每一个自媒体背后所输出的观点都蕴含着每一个个体的不同观念与不同审美。







      在特殊的时期,艺术自媒体是一种信息传达和宅家时间里交流的工具。艺术的“自省”与“共情”功能,也通过艺术自媒体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得到发挥。通过艺术自媒体,线上的分享与观点表达更加顺应当下的日常生活现状,传达给了更广的受众群体。


     
    线上展览
    艺术与生活的交界点
     
      线上与线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作品的直接观感,对于观众来说,线上展览改变了与艺术互动的方式,但也使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动增加。观众能够在任何环境下观看线上展览中的艺术品——在家里、在路上...在诸如自媒体—“有请VIEW”成立的线上观众社群里,观众们可以自由交流,探讨展品对不同个体的意义。艺术与生活不再遥远。




    *疫见线上展览网页
     
      线上展览虽然缺少了空间的立体感受,却也超出了空间的限制,从而激发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策展方式。
     
      “有请VIEW”在线上展览的策展过程中,会根据作品特性、声音、影响和社群里的预告、话题讨论调整策展细节,同时也与艺术家讨论,增加策展的维度。在每一次话题和观点的输出中,他们坚持一个理念: 不加任何前提和介绍,期望对作品直接的感知与反应,鼓励观众跳出艺术评论呵呵观点的框架,“以个人方式感受艺术”
     
      然而,线上展览终不能完全取代线下展览,当我们踏入美术馆进行艺术欣赏的那一刻,我们的知觉与视觉同时在场,由此所迸发出的审美直觉、灵感、想象是线上展览无法给予的。知觉是被整体所拥有,我们也同样存在于一个统一且不可分割的场域中。因此,与艺术作品处在同一时空的即时即地性是线上展览无法取代的。


     
    *疫见线上展览网页
     

      线上与线下的艺术展览也并非完全对立,它们有着彼此的“正面”与“反面”,这便类似于一个“莫比乌斯回旋”,两者互相证明彼此且互相关联。线下的空间限制在线上得以延展与打破,线上的身体缺席在线下观赏时才能转向在场。

     

     
      相较于传统艺术行业,典型的艺术专业人员架构,我们了解到,“有请VIEW”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非艺术领域”。由于都是非专业与学术性科班出生,他们对艺术因此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其中“有曾经是幼儿教师自由插画师,还有曾经金融行业的分析师,热爱舞蹈的文案编辑,以前从事海外房产的野生拼贴画制作人,甚至从事法律相关的野生艺术观众。” 线上艺术自媒体与传统艺术媒体不同的一点便是它创新与惊奇的团队构成。

     

    现代艺术的传播并非完全是大工业环境下所产生的机械复制,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烙下个体的观点与情感。基默尔曼说:“充分、深刻地体验生活是人的基本渴望之一,也是艺术的必需品。”这些来自缤纷领域的艺术自媒体从业者们强烈的精神性与积极的实践性充分阐释了这一点。



     

    促使线上艺术自媒体成功有众多原因,其一在于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信息获取便捷性;其二在于线上自媒体传播范围广,信息反馈及时;其三或许便是从业者由衷的热爱和开怀的热忱吧,这份热忱和自由带来的是超脱于现实的艺术感官体验。或许屈服于生活和工作,但却一定想方设法地投身于爱好。

     
     
     
     
    注解:
    【1】《逃进生活》. 皮埃尔 · 博纳尔:亲和派画家,出处: 
    https://www.escapeintolife.com/essays/pierre-bonnard-the-intimiste/ (Accessed: 23 March 2020)
     
    【2】基默尔曼(2005),《碰巧的杰作: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广西师大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莫里斯·梅洛-庞蒂(2001),《知觉现象学》,商务出版社。
    2. 汉斯.罗伯特.姚斯(1987),《接受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3. 郭庆光(2001),《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附录—采访
     
    艺术自媒体的“自我修养”

     

    请问“有请VIEW”,疫情期间,各位成员都在宅家工作吗?工作强度和难度是否因此增加?



    “几乎就是宅在家工作,我们团队一直都是效率的推崇者,所以一般就是迅速的解决问题就开始干! 并且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给大家充电,所以我们还设定了共同学习计划和健身计划。”



    可以介绍一下这个学习和健身计划吗?



     “哈哈,一个是美丽健康公约,就是一个微信群,每天锻炼打卡,但是坚持下来的比较少,这是现实的懒惰。学习的话,就是推荐单,包括书籍、纪录片、节目这些,还有对一些账号的研究。”



    可以推荐一些阅读列表给读者的吗?




     “有几个节目:陈丹⻘的《局部》、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还有《轮回》和《天地玄⻩》两个纪录片。另外还有一个“网⻜”新出的纪录片《街头小吃》。”



     




      本次“疫见”线上国际艺术展号召来自超过50余个国家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记录“新冠”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线上展览的方式展现这场疫情下最真实的状态。

     

    www.coantivirus.com




    特别鸣谢

     

    有请VIEW




    本期编辑团队(按首字母排序):

    曹可艺、龚雪莉、蒋懿嘉、罗铭鼎、何品姗、许婷


    关于NY20+

     

    NY20+ 位于四川成都,为浓园文化旗下的专业艺术推广机构,致力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和海外事务拓展。浓园文化拥有三个主题艺术园区,总面积达141,000平方米。NY20+于浓园全区开展项目,旨在通过国际驻留项目、展览策划、校企合作、公益文化推广等等项目,以推动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艺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与发展,实现跨国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艺术文化生物链的良性发展。